花溪:“生态立区”逐绿行

 行业动态     |      2024-08-21 00:33

  花溪区坚持“生态立区”理念,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断补齐生态短板、厚植生态优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如今的花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深深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美丽花溪的各个角落。群众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绿色发展动能。

  “蓝天白云映衬绿水青山,是镜头里最美的景色。”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的市民田莒,对花溪的好生态深有感触。只要天气好,田莒几乎每个月都会去花溪近郊游玩。

  市民对环境的肯定,是因为花溪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聚焦“生态立区”持续发力。花溪区始终坚守生态底线,以更高标准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用生态画笔勾勒出绿色山水的美丽家园。

  持之以恒守护天空蓝。该区推出相关工作方案,对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实施清单化管理,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问题治理。

  打好净土保卫战。花溪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切实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加强对全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规范和推进2024年度优先监管清单地块的土壤污染管控工作实施。

  聚焦“无废城市”建设。该区加快对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领域的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及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以农村“治水”为抓手,坚持建管并重,2024年持续推进7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让美丽乡村换新颜。

  一路向前,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24年上半年,花溪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4%;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先监管地块管控率达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烈日当头,位于花溪区工业园区的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内,车辆进进出出很是热闹。来自全省各地的报废车辆被不断运进这里,经过拆解、分拣、归类后,形成有用的生产物料,然后再进入市场。

  报废汽车拆解是贵州静脉产业园的业务之一。作为贵阳贵安“强省会”生态提升重点项目,该产业园涵盖了医疗废物处置、废旧家电回收拆解项目、循环经济科普培训等3个子项目,是全省首家综合型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园。

  目前,该产业园四大项目均已建成投用,待全部达产后,能实现年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550万台、报废机动车10万辆、医疗废弃物13000吨、废塑料3000吨、有机固体废物10万吨,实现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

  循环再利用,可让废旧物资重获新生。贵州静脉产业园的落地,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群化发展,补齐了医疗废弃物、固体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的短板和弱项,也为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赋能。

  逐“绿”而行。花溪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做大绿色经济规模总量,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逐步构建起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优化绿色生产低碳排量。花溪深入推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上升。

  该区还以森林景观利用为方向,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产业,向“林”发力点绿生金。做优做强“花溪牛肉粉”、花小莓等特色食品产业,推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发展,产业发展接二连三效应显著。

  微风轻轻,荷香幽幽。今年夏天,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的荷花悄然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远远望去,粉白的荷花亭亭玉立,翠绿如盖的荷叶遍布湖面,鸭群穿梭在荷叶间逐食,荡起阵阵涟漪,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花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形成了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丰富多样的风景地貌资源,为各种生物营造了绝佳生长环境。自2009年获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来,花溪区持续推进对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不断优化软硬件配套服务,让公园成为市民群众放松休闲的优选之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花溪群众而言,“推门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已成寻常。其背后,是该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更是对群众高品质绿色生活需求的重视。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花溪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该区坚持规划先行,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全链条压实工作责任,全方位引领生态发展。

  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花溪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通过机制保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构建起“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此外,花溪区还扎实推进矿山修复、污水提质增效、煤锈水治理、农村“治水”等重点工作,确保矿山修复治理见实效、污水提质增效真落实、煤锈水治理有成绩、农村“治水”走前列,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日,在贵阳市云洞煤矿废水治理试点工程项目控制室,项目负责人谭祖江紧盯监控平台,不错过每处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数据监测。

  “当前正值丰水期,周边煤矿涌水点出水量加大。”谭祖江说,为此项目开启设备24小时作业,安排工作人员轮班坚守,保障遇到各类突发状况能及时处理解决。

  控制室外,设备运转的轰隆声持续不停。依靠地下铺设的管道管网,附近废弃地下煤矿冒出的黄色酸性废水被引流到此,在不同大小的蓄水池历经层层处理后,最终变成清澈透明的水体,排入周边河流。

  位于花溪区久安乡的贵阳市云洞煤矿废水治理试点工程于2023年建成投运,是花溪区首个煤矿废水整治示范点,也是贵阳市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治理示范点之一。

  久安乡曾是花溪区的产煤大乡,煤产业发展巅峰期全乡有400家大小煤窑。后来为了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护好阿哈湖水源,久安乡围绕茶产业探索发展新路,陆续将全部煤窑关停。

  “煤矿虽然关停了,但新的问题也随后出现。”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工作人员况野表示,废弃矿井内会有地下水涌出,并溶解矿洞内的各种污染物,形成含大量铁、锰的煤矿酸性废水。为此,花溪区通过积极与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接,在2022年底将久安乡云洞煤矿纳入贵阳市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治理示范点进行治理。

  “我们采用‘调节池—曝气氧化—混凝沉淀—过滤’的工艺模式,煤矿废水会在这里经过6个处理池、4道工序的层层处理。”况野说,经过处理后的煤矿废水中的铁和锰含量大大降低,达到了相应的排放标准。由于贵阳市云洞煤矿废水治理试点工程采用了较为可靠的处理工艺,使得处理厂能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下处理煤矿废水。

  废水变活水,青山展新颜。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补给了游鱼河的生态流量,也保障了沿线村寨的生产生活安全。“项目的投用极大地促进了环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大大提升了环境承载力和容量。”况野说,同时也为花溪区煤矿废水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花溪区已完成了市级下达的4处煤锈水治理任务。”

  ——访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君发

  “花溪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区一直以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势得天独厚。”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君发说,作为贵阳市重要的后花园和城市会客厅,花溪区坚持“生态立区”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高质量、高标准强化生态环境,打出了一套套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

  花溪优化“三生空间”,全空间规划引领、全方位守牢底线、全区域统筹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紧盯“三个定位”,筑牢大屏障、打造大花园、彰显大溪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争当贵阳贵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统筹“三次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一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我们着力建好‘三大载体’,统筹抓好美丽城市、美丽城镇、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张君发表示,花溪聚焦“三大主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民作用,构建起了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让绿色成为花溪的最美底色。

  如今,花溪区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稳,连续摘得两块生态环境领域“国字号金字招牌”: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成功获评第六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优势激活绿色动能,持续释放出绿色产业集聚的“磁吸力”,助力花溪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中电环保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贵州静脉产业园等项目的先后落地,不断助力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花溪区表面处理产业园(空中环保城)项目也基本建成,将服务带动贵阳贵安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装备制造、五金卫浴、文旅饰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为全区生态经济发展赋能。

  “我们将聚焦‘生态立区’战略,努力做好生态城市的生力军、生态治理的主力军、生态保护的攻坚军、生态经济的护卫军、生态文化的先锋军。”张君发表示,花溪分局将紧紧围绕该区“一城一副四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巩固提升好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推动花溪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朱迪)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美景如画。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赋予了花溪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不仅成为城市的颜值担当,也成为对外展示的一张精致名片。

  近年来,花溪致力于将优势发扬光大,锚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从生态优势的巩固、生态制度的构建,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再到绿色产业的培育,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一路疾驰。

  花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机关还是园区,都始终坚持一个战略抓到底,上下同心一盘棋,硬招实招不断推出,把大生态底色牢牢厚植在花溪的大地上。

  通过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花溪先后在2019年、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在手,为花溪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与意义。

  坚定目标一路前行,花溪不遗余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涨颜值,金山银山见价值。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成功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