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消费促进年”, 服务消费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撑,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恰逢暑期,各地促消费活动不断展开。8月9日—11日,被评为“中国纺织之乡”的高阳县利用当地特色产业,陆续举办集“商、文、旅、体、健、展”于一体的多项活动,融合了多元化消费场景,致力于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
高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到,希望借此全面提升高阳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贸易交流合作。此外,还希望通过活动增进各方的交流,进一步提升“高阳优品”的品牌知名度。
集“研发、设计、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巾巾乐道产业育城中心坐落在河北省高阳县。在这里,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毛巾、毛毯和家居用品等,甚至有外商从国外赶来参加商贸活动。
8月10日,2024中国·高阳家纺·优品汇暨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启动仪式在纺织商贸城举行。高阳县委书记蒋东方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致力于为更多业态搭建共享平台。”
保定市政府副市长安悦民在致辞中称,希望打造好、利用好融合性消费场景,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城市转型,将高阳家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金字招牌”。
“当前市场底层逻辑在悄然变迁。家纺产业也在主动拥抱新变化,更加关注消费者价值,在新的消费浪潮下积极探索以消费者为视角的新服务体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朱晓红表示。
据了解,8月9日至11日,高阳县陆续举办多项主题活动,包括纺织设备展、新能源汽车展、特色消费品展、啤酒节、美食节等。记者看到,结合纺织产业特色,当地通过“高阳优品”企业入驻门店和“纺客奥莱零售店”进一步打开市场渠道;同时举办汽车展、纺织设备展、运动毛巾设计展览等展会配套系列展,利用场景吸引商家和消费者前来参与。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纺织”与“织女”的联系,他们利用“七夕”时间节点打造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以爱情、浪漫七夕为主题打造形象IP打卡地,举办七夕游园会和青年联谊活动。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当地希望借此树立“世界纺客目的地”的IP形象,促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据悉,该县纺织产业有400多年历史,先后被评为“中国纺织之乡”“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等,目前拥有纺织企业4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16家,主要产品为巾被、纺纱、毛毯等,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高阳优品”来源于高阳纺织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当地产品标准提供了示范,以此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市场影响力。这一地理性质的标志承载了当地想要通过合作与联盟构建现代家纺产业集群的希望。
传统抽纱补花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长利告诉记者,其技术与高阳纺织产业相结合,产品远销欧洲。“意大利及其他很多国家的消费者都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针对圣诞节之类的特殊场景,我们也会设计相关图案,每年提前3—4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发货。”
当地传承了四代人的纺织企业相关负责人刘婷向记者透露,目前在做自家的品牌、寻求企业转型,尝试通过电商渠道打开销路,并且已经依靠高销量的单品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她还提到,其设计团队中有很多00后成员,能够更快感受市场趋势和潮流。
此外,高阳县人民政府还与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家纺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从资源共享、平台互通、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两地纺织产业快速发展。
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鹏指出,高阳毛巾和南通家纺作为国内重要的两大纺织产业集群,在市场份额、产业链条、品牌发展等方面极为相似,同时双方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错位优势。这些共通点和差异化为两大集群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刘鹏表示,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设计研发、非遗工艺、配套服务、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增长点,抢占未来新赛道,推动双方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两地市场资源、直播电商、供应链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的开放共享,实现两地差异化赋能合作,共同提升市场份额,增强消费黏性,夯实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双方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以专题展会、供应链对接会、项目洽谈、校企合作等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畅通企业供需对接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两地产业核心竞争力。